歷史沿革
在貴州,舊州歷史,不可不久;舊州之名,不可不盛;舊州文化,不可不繁。舊州的歷史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曾為戰國時期且蘭民族酋長國的古都。 舊州是貴州歷史上為郡、府、州治所及縣置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以來,為韶明縣、樂源郡、黃平府、黃平州等郡、府、州駐地。因處水陸交通的交匯點,自古商賈雲集,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百姓富有,為黔東商業文化重鎮。悠久的歷史給舊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古城的街區與建築群多形成於明清時期,文物古蹟眾多,曾有"九宮、八廟、三閹、四堂"之謂,現保存完好的有西上古街、文昌宮、仁壽宮、萬壽宮、天后宮 、朱氏宅院、天主教堂等文物古蹟,有銅鼓山、十萬營、古城垣等歷史遺蹟。舊州還有一段紅色的歷史,1935年,在周恩來、朱德、蕭克等革命領導人的率領下,紅六軍團、中央紅軍曾二過舊州。舊州還是"獨赴夷營"痛斥英軍統帥的清天津知府石贊清的故里和一代文化巨匠郭沫若生母杜遨貞的出生之地。古鎮西北側的萬畝大壩中有抗戰時期中美聯合修建的機場,當時駐紮有美國一個七百餘人的航空大隊,日夜起飛的戰機給猖狂的日寇予以沉重的打擊,曾一度發展為西南的中心機場。抗戰勝利後機場被遺棄,目前黃平正打造為旅遊支線機場和飛行小鎮。
交通信息
編輯
1、飛機場
黃平縣境內的機場有:黃平機場和黃平舊州機場。
2、客車站
凱里客車站到黃平的班車,7:00到16:30每天有,每15分鐘一班;
黃平-舊州古鎮內共二個汽車站,其中遊客涉及較多的是黃平汽車站和且蘭汽車站。
黃平縣城到舊州鎮公約15公里,交通非常方便,每天班車從7:30到17:30;每15分鐘一班;
3、高鐵站
遊客到達凱里高鐵南站後,需在從凱里苗都客運站換乘客車到黃平舊州古鎮
4、公交站
到達舊州古鎮城城區後。(可選計程車、公車)。
古建築群
舊州古鎮在明清時期就是滇黔赴京驛道的必經之地。也是舞水的終點碼頭,商賈往來頻繁,貨物集散不絕。因為受江南文化的影響,鎮上建築絕大多數是古建築群,是巴蜀、湘鄂、外來文化和宗教文化與當地民族民間工藝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相融合的產物,精緻典雅,別具特色。古鎮的建築多有“風火牆”(“碼頭牆”),僅從外表看,與古徽州的建築風格相似,這與明代遷居此地的移民多來自江南有關。古鎮內寺廟會館眾多,城內有“ 九宮 八廟三庵四堂”。其建造獨特,工藝精緻的有文廟、城隍廟等。會館有四川會館(川主廟)、江西會館(萬壽宮)、臨江會館(仁壽宮)、福建會館(天后宮)、江南會館、朱氏宅院等。廟宇亭閣會館之多,在歷史上可為貴州之最,可惜這些古建築在“文革”時期都已損毀不存了。舊州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另有小西門,設炮台千座、出水洞5個、水門洞1個。舊州古鎮房屋仍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建築特色,古樸精湛,氣派壯觀 。
1、 九宮
仁壽宮
又名江西臨江會館--位於舊州古鎮中街,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一 年(1786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它寬17.6米,深51米,占地面積897.6平方米,有戲樓、有正殿、三步廊,其雕刻精美,工藝精湛,是現今較好古建築之一。舊州古鎮西下街的天后宮,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鹹豐五年(1855年)毀於兵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建。在後宮周圍砌高“風火牆”,占地 1220平方米,今有兩殿及廂房4間,有四廊、兩閣、藻井和花台等。天后宮為福建會館,主祀海神天后。也是古鎮保存完好的古建築之一。可以說舊州古建築是江南建築的典範和中國古建築藝術的大觀園。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景慧教授評價說:“黃平舊州古鎮的建築規模、數量、工藝是我在西南看到最好的一處,特別是街道之寬闊足以說明它當時的繁榮和輝煌。”文物專家則稱讚“舊州乃文物首善之區、勝跡之最。”“保護歷史景觀,乃保護文化之根本。
天后宮
又名福建會館。位於西下街,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鹹豐五年(1855年)毀於兵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建。在後宮周圍砌高“封風牆”,占地1220平方米,今有兩殿及廂房4間,有四廊、兩閣、藻井和花台等。天后宮為福建會館,主祀海神天后。也是古鎮保存完好的古建築之一。
文昌宮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位於西大街馬家巷,占地面積1112.7平方米,由牌坊、頭門、前廳、廂房、正殿組成。正殿祀“七曲文昌帝君”。
萬天宮
也叫四川會館(川祖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位於老里壩大街東段南側,占地面積1212.5平方米。座北朝南,整組建築前為磚砌四柱三間三樓牌坊,牌坊後為戲樓,接戲樓兩側有廂樓各六間,正殿建於石砌台基之上,殿內供李冰父子雕像。
朱氏民宅
朱氏民宅座落在西大街中段,今文廣站對面,建於清光緒年 間,有街面鋪房一棟,上房一棟,東廂房一棟,地勢雖窄小,但卻布局巧妙。大門門楣飾“雙鳳朝陽”圖案,兩旁枋窗飾“漁樵耕讀”、“琴棋書畫”等圖案,兩側次間長窗雕飾“五福獻壽”圖案,左側斷火牆上繪塑“八仙慶壽”浮雕,牆前有花台、水池、魚缸、石山等。設計建造獨具特色,建築風貌保存完好。
達源發印子屋
找著“達源發”古民居,此民居很有特色,此屋四周全為高大封火牆, 猶如印章,在古代具有防盜、防戰爭、防火,閉關鎖戶後,還可防紅杏出牆之功能,可說煞費苦心。民宅均為木雕工藝,以“雙鳳朝陽”、“漁樵耕讀”等縷雕圖案裝飾,造型悠美,別有風味。
2、八廟
“八廟”指孔聖廟、城隍廟、黑神廟、關帝廟、二郎廟、五顯廟等,其中以孔聖廟和城隍廟規模最大且富麗堂皇。
3、三庵
“三庵”指普陀庵、廣長庵、指揮庵。
4、四堂/閣
“四閣”指長庚閣、奎星閣、玉皇閣等,其中長庚閣最負盛名.
5、天主堂
天主教堂(建於1903年):位於城東門出口處, 占地面積1870平方米。它是由法國天主教會及舊州當地民眾信徒出資修建,是一處集中歐建築藝術為一體的古代建築。這裡也是肖克上將發現貴州地圖之處。
古街巷
舊州古鎮,古街巷繁多,星羅棋布,有北門街、西大街、十字街,馬錠街、木匠街;有郭家巷、馬家巷、劉家巷、褚家巷、財神巷、中全巷。
古建築獨特,別具風格,這些古建築群,讓你仿佛置身於江南古城
古城牆
舊州古城原建於今天官寨村,現已不復存在。現在的舊州古城始 建於宋理宗保佑六年(公元1258年),明萬曆初年(公元1573年)時任貴州巡撫郭子章題議設州,命曹進可督修州城。城垣以石為基,以磚為牆,修得堅固宏偉,工程浩大,築有東、西、南、北四門,設炮台四座,出水洞五個,周長九里三分十八步,合4062米。之後,州牧李逢春增建串樓一千三百間。到明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再次維修擴建,在城垣上修築巡邏馬道及數口城池,還利用城垣北側順城東流之舞水築護城河。在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總督張廣泗題奏黃平知州金作輯維修城垣,增修為4223米,並於小西門新修城門一座。到這時城垣建築臻於完備,堅固壯觀,市容整齊在貴州屈指一流,成為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古橋
由於遲到的開發和政府加大保護力度等原因,這裡還完好地保存著數百座明 清時期的古代橋樑,它們或橫臥於城鎮裡供人們瞻仰、步行,或隱身於深山峽谷中默默承受風雨的洗刷。雖然歲月的無情和新興的交通設施迫使它們“退居二線”,但從壽命和耐力上,“橋族”中新潮的“子孫”們對具有蒼勁雄姿和堅硬背脊的“祖先”始終是望塵莫及。來到黃平縣境內,人們還能一睹那些千百年來曾經風光一時古橋遺風。
舊州十六景
作者:宋光貴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2日 點擊數: 920
解放前,舊州有十六景。宋光貴老師根據《黃平州志》考錄,整理介紹如下:
第一景:鼓台仙景
“鼓台仙景”,在“城南五里。高數千仞。險仄處,維
以鐵絙,登者挽之乃上。山間多奇花異樹,岩穴出泉甘香異
常。下瞰百餘里郊野山村、煙雲溪澗,如身在蓬島然“。
清代孫光啟(字仲熊)有《鼓台仙景》詩云:
“峽屼危巒湧出然, 空中樓閣接重元。
紅雲蓋接通明殿, 銀漢流來卓錫泉。
歌笑捫蘿驚野鹿, 遨遊陟頂挾飛仙。
傳聞佺昉飄翩集, 撫隺吹笙萬仞巔。“
鼓台仙景位於古城南面2.5公里處,當地民眾普遍稱之為“擂鼓台”。?鼓台山因呈圓錐形,四周絕壁,山頂平坦,形狀像倒立的大皮鼓而得名。自明代道教於鼓台山頂建立玉虛觀後,遂成勝跡。舊志稱其為“舊州十六佳景之首”。“文革”期間, “鼓台仙景”橫遭浩劫,現巳損毀無遺,只是一座孤峰頹山。筆者去春遊擂鼓台,感慨系之,曾撰詩以嘆:
“形若剝筍凌雲端, 絕頂風光盡我閱:
春原勃勃爭茂榮, 連峰亘亘獻姿妍。
美景妙譽冠當年, 頹址枯顏愧今天。
名山不偕華都共, 頹老仙肌在林泉。“
第二景:銅頂鐵蜂
“銅頂鐵峰,與“鼓台對峙,高銳如筆。山腰石間數
處赤如銅。俗傳山將與天並,五丁以銅釘釘之乃止。雖語近
諧,然山勢峰穎入雲,實一方之秀也。遇旱,官民禱以羊豕,輒應。謂其居巽方,為風雨所自出雲。“
清人陳於宸(字庚虞官知州),有《銅頂鐵峰》詩云:
“突出奇峰似筆形, 尖頭插漢撼奎星。
管昂天外臨蒼點, 穎落江心蘸洞庭。
何客借書蒼吉字, 無人掇草太元經。
文峰八面銅釘銳, 博得封侯是五丁。“
第三景:晴嵐捅郭
“晴嵐擁郭”,系“城東護山也。綿亘十餘里,嵐光四
時不散。城市村廬,皆在空翠浮蘭之內。以名‘七里晴
嵐“。
“睛嵐擁郭”,即現在的七里沖一帶連綿山嶺。
清代李通(字徹明)有《七里睛嵐》詩云: ‘
“七里峰峰曉露涵, 迎暉樓上座晴嵐。
翠煙作帶山腰束, 碧霧如虹日影含。
飛入海濤成蜃閣, 迎來朝氣潤書龕。
須臾三足天中布, 野眺悠悠興正眈。“
第四景:白鷺盈洲
“白鷺盈洲,即舊州“城北一里芷坊潭沙洲也。白鷺
千百群翔集於上。舊名‘沙洲鷺集“。
清代陳正心(字知先官博士)有《沙洲鷺集》詩云:
“紫靄山山襯夕陽, 春鉭斂翼泊溪旁。
鴻歸錯認千門雪, 鷗過鹹驚六月霜。
玉瞻瓶前橫瘦影, 蘆花洲上舞霓裳。
攜樽對飲何須燭, 勝爾昆岩襲夜光。”
白鷺盈洲位於舊州古城郊的中橋河處。此處地勢寬廣無垠,肥美平闊。一條條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河中游魚戲石,妙趣橫生。灘涂星羅棋布,積澱成洲。因此處魚蝦豐盛,白鷺紛紛聚集覓食。看那群群白鷺翩然起舞,就像是跳芭蕾舞演員,盡情地在這個舞台歡快表演。?凝眸此狀,使人不禁聯想起古詩中“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之優美意境。舞水原經此地東流而去。因水打老里壩河水改道中橋河,故“自鷺盈洲掙被淹埋而不復存在。
第五景:宜娘營壘
“宜娘營壘”在“城南十里許山上。平衍可容萬人。相傳宋時楊再興之妹楊宜娘屯兵於此。營壘故址尚存。土人耕者恆鋤,得古磚,細潤可作研。“
“宜娘營壘”即現在的山邦農場所在地。
清代郭崇爵(字仰台)有《宜娘營壘》詩云:
“南山土阜接雲平, 野史相傳女將營。
舊駭風雷安虎豹, 今看壁壘穴鼯鼪。
嵐光尚幻旌旗影, 溪響猶疑鼓角聲。
二百年來文教洽, 櫜弓橐矢控名城。”
第六景:梯子巔崖
“梯子巔崖”在“城南五里許。蜿蜒曲折,高逼雲端,
望之若路入青霄。境內奇觀也。“
清代張問德(字惺初)有《梯子崖》詩云:
“懸崖峭壁勢巑岏, 鬼斧神工一線寬。
曲磴下驚無世界, 浮雲高擬作瀾乾。
從來不信幽關險, 過此何憂蜀道難。
百折千回天路近, 塵寰杖底任漫觀。
第七景:寶寺鐘聲
“寶寺鐘聲”,系舊城“前古剎也。播亂毀於“賊”。
巡撫郭子章重修,極壯麗。寺古鐘聲聞數里,相傳宋時古物也“。
清人陳文正有《寶相寺》詩云:
“寺自播平復, 名仍寶相歸。
鐘聲傳近郭, 池景靜朝輝。
初至花如待, 暫停鳥不飛。
青螺留古碣, 玉蘊早通微。
播寺鐘聲位於舊州古城南1公里處的黃平至舊州幹道旁。明代貴州巡撫郭子章揮師平定播州後,為志其武功、宣揚王化、感召庶民而建,故賜名曰:“平播寺”。該寺規模宏大,雄偉氣派,結構精巧,更有高僧宣講,致使香客雲集,善男信女,摩肩接踵,一時香火鼎盛,聲明遠播。其寺置大鐘,渾厚沉潤,傳響數十里?。寶相寺當年建築宏偉壯觀,香火繁旺,是舊州的著名大廟,文革已損毀不存。
第八景:白岩仙洞
“自岩仙洞”,在“城西二十里。洞極敞,內復深邃,夏涼冬溫,宛然仙景。”
明代高任重有《白岩仙洞》詩云:
“白雲常鎖洞門陰, 丹灶煙硝歲月深。
仙子不來靈液在, 冬能作雪夏為霖。
“白岩仙洞”即今白岩地方,在舊州至上塘公路中途。
第九景:翁播龍潭
“翁播龍潭”,在“城北十里。兩岸壁立,下有深潭,每於大旱,上下水道俱涸,獨此淵涵如故。巡撫郭子章立祠,土人求雨多應。”
高任重有《翁播龍潭》詩云:
靈物蜿蜒蟠處深, 興雲作霧晝陰陰。
須知變化原未測, 潭水沉沉自古今。
“翁播龍潭”即現在的龍燈堡,在舊州去一碗水途中,現潭已埋沒不復存在。翁播龍潭位於舊州城東北十餘里的翁蓋寨下面溪流山谷處。溪流出谷注入氵舞??水。《黃平州志》載:“下有沉潭,夏涼冬溫,每於大旱,上下河道俱涸,獨此淵涵如故。明代貴州巡撫郭子章為之立祠,土人求福多應。”此景風貌獨特,原貌基本保存完好。河岸懸崖峭壁,河床嶙峋萬態,河水瑩潔清澄,河口勝景難繪。河段中,梯級瀑流甚多,水流隨河床起伏折迭而歡騰飛濺,像碎珠散玉,聲悅若琴。瀑流暢瀉,時合時分。谷口有一盛大淵潭,潭水碧綠,深邃莫測。河流中段,有大小瀑布數十處,花飛浪里,浪里飛花。谷口入大河下200米處,河寬不逾十米,兩邊絕崖,高逼雲天。西側半山,飛流直下,壯麗至極。谷口潭外,有一沙洲屹踞,中分溪流,成一孤島。島三面環河,地形絕佳,仿若蓬萊仙境,妙不可言。
第十景:寶珠古剎
“寶珠古剎”即“岑卡寺”。在“城西八里。山高路曲,古樹扶疏,人跡罕至。有寺相傳始自唐宋。境內奇觀無有先於此者。”
清人李占春(字少白)有《寶珠古剎》詩云:
“琪花瑤草襯琉璃, 古剎丹青映水湄。
寶藏三車藏貝葉, 珠光五色見摩尼。
上方鍾擊哆囉韻, 半夜禪參法導師。
安得塵緣都解脫, 頻來此地啖松脂。”
“岑卡寺”原址在今岑坡,原系有名的廟觀。
第十一景:馬苑桃花
“馬苑桃花”在何處?“出城東門循溪折而西至馬苑。地勢平曠,當時牧園所也。水曲而清,溪中小石累累。作深紅色,映水鮮妍,如爛熳桃花,落英蕩漾。波際經其地者,不啻人間世,誤入漁郎也。明時,鼓台山僧性祖,又於兩岸植桃。州牧楊鳳翥名之為‘小桃源’”。
清代陳良能(字心猷)有《馬苑桃花》詩云:
“雲封古壁透溪沙, 更有山桃二月花。
入睫忽驚暘谷采, 舉頭猶訝赤城霞。
漁郎扣石仙扄閉, 遊客流觴野性恰。
不獨武陵春色媚, 此中依舊採桑麻。“
馬苑桃花在舊州城南2公里,距擂鼓台0.5公里,是通往“鼓台仙景”的必經之地,為舊時達官貴人養馬遊玩之所。此地狹長平坦,透過青山綠竹,可見處處小橋流水,惹人喜愛。一條小溪繞數十農家和田野歡唱而過,小溪夾岸片片桃林,疏密相間。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滿眼粉紅,猶如天上匯聚的雲霞、天女撒落的花瓣,令人賞玩讚嘆不已。遠處偶爾傳來一兩聲雞鳴狗吠,倍覺靜謐宜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只有身臨其境,方知馬苑桃花不愧是調養身心的好去處。現在的馬苑,水涸、溪乾、花無,完全改變了以往“小桃園”的狀貌。
第十二景:陡岩赤壁
“陡岩赤壁”,在“西門河上游。兩岸削壁,石色皆赤。間以丹楓碧草,望之蔚然。泛舟其下者率流連不欲去。”
清代張拱北(字子美)有《陡岩赤壁》詩云:
“赤壁楓林兩岸秋, 正堪載酒盪輕舟。
星稀月朗雄安在? 衣縞裳無夢已收。
遐舉不須窮海岳, 浪過聊可狎鳧鷗。
陡岩不減臨皋勝, 夜醉金風泊蓼洲。”
陡岩赤壁位於舊州古城西氵舞??陽河畔,距福眾橋約1000米處。此壁陡峭如削,危石詭譎,雄奇險峻,儼然鬼斧神工之作。霞光輝映,色如丹塗,故得名“陡岩赤壁”。峭壁下水流湍急,漩渦迭出,深不可測,攫人魂魄。峭壁下有一洞穴,深十多丈,高兩丈,空闊亮敞,洞穴入口處有兩小峰,挺拔而立,??洞壁上有許多文人畫士感喟讚嘆的題詠。登臨此壁,賞霞光萬丈,品文人之作,浪漫之情油然而生。
第十三景:馬粽峻岭
“馬騌峻岭”在“城西北二十里。形如飛馬。馬腰有阜如鞍。舊設岩關於此。”
李占春有《馬驟峻岭》詩云:
“形勢盤旋若駕軿, 神騁蹀躞萬峰連。
騌批雪獻蒼松老, 足踏雲根怪石堅。
控勒不加閒菟裊, 斗升難豢絕崩騫。
遙看隱見河圖影, 疑在羲皇未畫前。“
“馬騌峻岭”即現在松洞至紅梅及波洞一帶連綿山嶺。
第十四最:石塹游龍
“石塹游龍”,在“城北河中。綿亘石塹,宛若游龍。黃平水口,此實關之。”
清人張居乾(字正之),有《石龍水口》詩云:
“采源不獨峙千峰, 更喜波心控石龍。
力障狂瀾橫一柱, 全吞碧落鞏崇墉。
東流江漢源何遠, 西注彭涪勢自雄。
水秀山明稱獨勝, 龍饒海澮足提封。”
“石塹游龍”即現在舊州三拱橋一帶。因河改道中橋河
而被淹埋,現已成良田。
第十五景:兩岔漁歌
“兩岔漁歌”,在“城西十里。波洞上塘諸水匯合流於此。汪洋瀰漫。兩岸居民,捕魚為業,歌唱之聲,朝夕不絕。”
李占春有《兩岔漁歌》詩云:
“兩水瀠回抱遠岑, 漁舟隨浪任浮沉。
歌聲競唱三更月, 網影齊鋪一壑陰。
蓑笠治生饒隱趣, 風波謀食亦驚心。
道人不禁江湖想, 往往披衣澤畔吟。“
兩岔漁歌位於舊州古城郊西北蓮花寺旁,氵舞??陽河與紅梅河交匯處。此地田野平曠,屋舍儼然,溝渠縱橫,阡陌交通,田園風光極富詩情畫意。河中游魚細石,歷歷可數,是垂釣捕撈的最佳去處。初春時節,沿河堤兩岸行走,清風翠竹、紅花綠柳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每到夜晚,老人孩童皆來賞游,青年男女鹹來談情,更有漁人下河捕撈,一時間只見點點漁火,搖曳閃爍,情歌漁歌唱和,此起彼伏,交相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幽遠的意境,使人頓時忘卻塵世的疲憊和紛擾,獲得無限美的愉悅。
第十六景:萬屯占侯
“萬屯占侯”, “即城北岑坡山頂也。前明時,黔公沐英總兵南黨屯兵於此。蕩平四境。凱旋後,溝塹猶存。相傳謂之十萬屯。高山繚曲,煙雨郁盤。占陰晴者恆視之。舊名“萬屯陰晴“。
李占春有《萬屯陰晴》詩云;
山形綿亘勢縱橫, 開國會雄細柳營。 ‘
累峰瀑泉懸露布, 層崖古檜掛風旌。
結成密霧知將雨, 散盡浮雲喜欲晴。
地利天時都占卻, 年來誰復事南征。“
萬營占候位於舊州古城北面5公里之石牛勤坡山頂。此處曾為明代征南大將軍傅友德蕩平四境後的息兵養馬之地,故得名“萬營占候”或“十萬營”。十萬營大山海拔高度為1135.5米,山勢雄偉,山頂平闊,茂草叢生,現古營屯風貌猶存,營牆北沿長500餘米,高1.5-2米,寬1.5米,南沿以奇險山崖為牆,險峻至極,設卡門一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成為舊州北境一大亮麗景觀。
商賈文化
舊州明清時期是舞陽河的終點碼頭,當此之時,必是車馬喧闐,貨運繁忙,百貨雜陳,商賈雲集。歷史上又是郡、府、州、司、衛、縣、鎮治所,歷來市井繁華,經濟繁榮。市面商鋪,多有櫃檯,是明清典型的鋪面形式。明清時期到民國三十五年前的舊州,商貿業和手工業十分發達。鎮內街道多,巷子多,水井多、作坊多,茶館多,煙館多、戲台多,外來人口多,外來人口中經商人員多,理髮店多,縫紉店多、木器加工坊多、各種小吃飲食店多、各種商號多等等。市面經營的,除了當地的土特產品外,還有當時外來的泊來品甚至洋貨。舊州鎮內,染坊頗多,特為舊州以及黃平地區的少數民族染印土製布料;舊州老里壩豆腐作坊特別多,豆腐製品品種多,味道好,尤其是舊州豆腐乾最為有名,遠銷省內外,馳名黔東南。老里壩、川心堡的榨粉作坊特別多,尤其是川心堡的米粉歷來受到人們的追捧。北門街的榨油坊也很多,專門為舊州地區乃至黃平生產菜油。石牛、紅梅出產石膏遠銷湖南等地。百子橋紙坊出產的草紙,專供舊州地區四周縣市百姓作祭祀冥錢。隨著商業的發展,帶動了舊州錢莊、糧行、會館的興起。據《黃平州志》記載:舊州趕集“西門場晨戌日集,北門集醜未日集”,可見當時舊州民間貿易十分活躍。即便是到了現在,清晨的舊州,賣肉買豆腐買日雜的小商販,走村穿巷,滿街叫賣的市俗有增無減。